机械-数码防伪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技术漏洞(二)
但是,任何1项技术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当前的数码防伪技术依然存在1些漏洞。 漏洞1,查询率低。 以酒类为例,现在已使用的电话防伪系统的商品查询概率不到1%,且依照1%的查询概率计算,每100瓶带有查询码的酒出售,其中唯11瓶将被查询,而另外的99瓶所带的查询码并没有作废政府违法拆迁可以不赔偿吗。如果,有人回收了这99个空瓶,打开其中所带的查询码,然后每个复制10倍(即,造假数量是真品实际销售量的9倍)。这990瓶的赝品依照1%的查询概率将有9瓶被查询,查询结果是这9瓶全是真货(实际上是赝品)。而990瓶中查询到重号的概率不足9%(1-0%,2⑴%,3⑵%,4⑶%,5⑷%,6-%%,7⑹%,8⑺%,9⑻%)。按此方法捏造的大量假冒产品,该系统却很难发现。这类后果是与具体采取何种编码技术没有关系的。 例证1:在西北破获1起假冒兰州某(飞天牌)名牌汽车用油脂产品的案子,执法人员发现假冒产品本身也有真品相仿的电码防伪标识。执法人员立即进行了电话查询,发现查询结果证实是假冒产品。如果该商品的电码查询者较多,电码防伪系统真有效果的话,恐怕造假者就不会随便拿1个数码充当电码防伪标识的防伪码了。(固然造假者的生意是相当不错的,由于分赃不均被内部人员举报,才被发现的,而非消费者查询发现。) 例证2:日前,1起触及"京酒"的诉讼引发了人们的寻思。1瓶被厂家鉴定是假酒的"京酒"却被证实有真的数码防伪编码,而且该防伪编码却没有被查询过(明显,数码电话防伪体系在这个案例中起者助假和护假的作用,即假冒商品被系统鉴定为真品)。由于查询率很低,因此回收号码制造的假冒产品被发现的概率也很低,其结果是大量的假冒产品充斥市场,系统却很难发现,以致于反而把大量的假冒产品误判为真品,从而起到了与防伪相反的护假作用。因此可知,现在运行的所有的电话密码信息防伪系统实际上都是在无效动作的。 漏洞2,对某些假冒生产模式无效。 来自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的最新资料,现有的电话防伪系统的商品查询率不足1%。现在假定通过某种措施齐洵率提高到100%。但是该系统对某些假冒生产模式还是无效的。 以酒类为例,假冒生产者欲生产某名牌酒,只需购进1定的数量的真货已拆迁的房子怎么打官司,打开或川仪器探测出其中的查询数码,然后生产同等数量的假冒产品。将赝品卖出,再将真货退回厂家。这是1个容易的造假模式,现有的电话数码信息防伪系统对此没有办法避免打击。 漏洞2,防伪查询体系本身有巨大安全隐患。 假定现有数码防伪起到了防伪效果,查询率也提高到了100%。数码防伪的发展趋势是以Internet的查询为主,以电话为辅。但是,对待现有的查询网站,造假团体只需依照1定顺序在网站上试查,试查的结果是人量的真货的数码被查询作废,导致系统混乱或瘫痪。而做到这1切仅需把1个黑客小程序发布到网上,每时每刻就可以够对防伪编码数据库进行数以亿次的试查,这样每时每刻将有数以万计的有效防伪编码被当作真实查询作废。这样的安全隐患不是网络安全问题,而是数码防伪原理所固有的致命缺点,不适应计算机黑客程序的枚举法杳询攻击。 现在的数码电话防伪查询网站之所以没有被攻击,是由于造假者将数码防伪系统当作造假、售假的保护伞,而不是攻击日标。否则,1夜之间就会有数以万计的真实防伪编码被试齐作废,这样,也将造玉成部商品的防伪查询体系的混乱,后果将不堪假想。上述枚举法杳询攻市,可能被竞争对手恶意采取,而下面的黑客手段,却可能被造假团体采取。雇佣黑客高手从互联网上闯入防伪数据、拷贝大量的防伪数进而人肆捏造,这里需要指山的是:数码防伪是以数据的绝对安全为条件的,1旦数据泄密防伪系统工程将全线崩溃。 漏洞4,商品上带有完全的防伪数码信息,易于造假却不容易被发现。 防伪技术的防伪原则在于商品增加的特点可以加大辨别和加大造假难度。数码防伪技术将完全的防伪数码信息标注在商品上,商品本身的造假没有因此增加难度。造假通过回收未杳询的旧包装、打开新包装、利用黑客程序取得、自编防伪数码等方式取得完全的防伪数码信息可轻易实现造假,并且假冒品进入销售领域后不容易被发现。 也就是说:1旦数码电话防伪系统有任何小漏洞,全部体系将"无险可守"成为摆设乃至成为假冒品的爪牙。 但是,任何1项技术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完善利升级中进步,数码防伪技术亦是如此。作为国家重点推行项目,数码防伪技术已利用于我国的许多行业,其每年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的经济损火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虽然数码防伪技术日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防伪技术企业不断完善和升级白己的技术,在编码控制授权、生码安全传输、系统防攻击、系统数据防拷贝、齐洵信息文件备份等安全功能上多下工夫,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相信数码防伪技术1定能够给造假制假者予以致命的打市,从而保护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最人利益。来源:中关村商情网